流著極光與鑽石之地-市區篇


Yellowknife黃刀鎮, 旅行隨筆 / 星期五, 19 1 月, 2018

為了日出,一早按下七點半的鬧鐘後起床,而這也大概是我在黃刀唯一一次能這麼早起了。

套上外出褲與兩件外套,穿好雪靴手套,最後圍上圍巾並戴上毛帽,走完出門前的基本流程後,就可以出發前往神秘的黃刀鎮市區了。出門前確實查了不少資訊,講極光團、雪上活動的相當多,但對於市區的資料實在是沒什麼斬獲,所以,可以歸類為毫無準備的一次探險吧。想不到一出門,就恰巧遇到一小時才來一次的公車,話說這Yellowknife transit也算是黃刀鎮的一大驕傲呢,官網甚至還以「西北領地唯一大眾運輸」作為宣傳口號,但不怎麼有感就是。不過,再一次,莫名的省錢心態作祟,原本就預定好今日要一路走到底的計畫,並不會因為便捷的交通工具擺在眼前就有所改變,所以呢,就笑一笑,繼續踏上前往市區的康莊大道。

班次少得可憐的Yellowknife transit

從住處到市區要走上四十分鐘,聽起來的確滿嚇人的,何況是在如此低的溫度下。不過,就我一路走來的經驗,把走路當作運動,是在嚴冬裡相當不錯的禦寒方式。此外,機械性的持續走路,也可以成為一段適合放空冥想的好時光,在生活娛樂相較其他觀光勝地稍顯不足的黃刀鎮,偶而快樂地浪費時間在走路上,也是頗舒壓的。不過,放空歸放空,有些必要性的用腦還是得做,譬如辨認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方向上。走了十多分鐘看個手機,我終究是尷尬的笑出聲,原來我離市區越來越遠了啊。

雖然是有大把的時間揮霍,但的確因為這個莫名的失誤,導致無法趕在日出前走到北方的山頂。不過,該用不幸中的大幸來形容嗎?原本從市區走到觀景台的路上,還在納悶怎到了日出時間,卻沒有太陽照射大地的感覺,才又在一瞬間的突然了悟,其實天空早已從深藍轉為灰白,在這種陰天下,根本就無法看到太陽,更遑論是日出了。無奈地擦了擦因趕路而出汗的額頭,只能說,身邊突然又多出了大把時間。看了看走到一半的路,就差那麼十分鐘,還是去山頂看一看吧。

經過黃刀鎮沒什麼特色的老城區後,來到觀景台的所在地。不過,說是山頂,其實就是個稍微高起的小山丘罷了。爬上斜坡後再走個木製階梯,不消五分鐘就能成功攻頂。雖然山丘是矮的,但黃刀鎮整體也挺扁平的,所以沒有什麼遮擋視線的問題,倒是面向市區面容的背後,豎了個Pilots’s Monument紀念碑,但應該是因為建造於2009年,又沒什麼特別吧,這紀念碑沒有成為什麼著名的觀光景點就是。不過如果有人問我黃刀鎮推薦去哪裡,我想我還是會請他們到這座紀念碑走走,雖然離市區二十分鐘走程,又沒什麼特色,但如果把這座紀念碑扣除,那在黃刀鎮屈指可數的觀光景點又少了一個了。

天氣實在不怎麼好,但天際線仍然不失其可愛

下了山丘,走回市區,適逢九點多,正好是半夜看完極光後睡醒出來活動的時間,路上也較一小時前空無一人的景象,多出了不少包著厚厚外衣來回走動的觀光客。也許是因為晚期才開發的城鎮,黃刀鎮的都市規劃做的相當好,中間就一條主幹道Franklin Ave,東邊是文藝中心和鑽石中心,西邊則是博物館、市議會與市政府,旅館業者、小型百貨公司與商店則是散落其間。而市區觀光的第一站,當然要先去領證書了,來到黃刀鎮不領個極地證書,就好比不看極光一樣的可惜。但是,不知怎地,相當受人歡迎的遊客中心恰恰就在2017年年底永久停業,也不知市政府是在打什麼主意。證書一樣可以領,也一樣有人可以諮詢黃刀觀光事宜,只是都搬遷到了市政府,就是少了點味道,也無緣親眼見證,過去那間分去不可,在遊人口中廣為流傳,給予多少來訪黃刀鎮的旅客溫暖與支持的遊客中心了。

傳說中的北極證書

走出市府遊客中心,外頭的風雪仍然沒有要停歇的意思,只好加緊腳步走到附近的Prince of Wales Northern Heritage Centre。從市府到這座博物館的路相當好認,因為路的兩旁整整齊齊地立下為數甚多的旗竿,而竿上的每一面旗,則各自代表著西北領地的每一個地區。簡單數了一下,這個比加拿大本身還要多元的地區上,居然有多達三十面的地方旗幟,而總標示牌則將這些小鎮註解為社區(community),也許是因為在西北領地,各城鎮部落之間,比起冷硬的官方關係,更像一群互相幫助的社群聚落吧。

Prince of Wales Northern Heritage Centre如同字面意思,致力於保存大量加拿大北方的文化,從自然礦產、野生動物,到原住民族、再到近期的城市發展,可以說是相當完善。在這裡,有北方出產的多種礦物與用途解說,也有原住民族如何完善利用野生動物的全套方法,甚至連黃刀鎮第一家戲院裡的高級座椅都保存了下來。逛完一圈下來,即使不是當地居民,都可以深深體會到,這間博物館對黃刀鎮與周遭的文化保存的貢獻是如此之大,如此之用心。比起紐約或倫敦那種巨型博物館,我彷彿在這裡,更能體會到博物館的價值與精神之所在。動線規劃、展覽設計、內容解說、原音重現等,看到他們對於北方文化保存的付出,還會產生一種,希望能是這片土地上驕傲民族的一員的感覺呢。門口處雖然只擺設了自由捐獻箱,但我深知,這間博物館的價值,絕對不僅止於那少少幾塊的捐獻。

博物館內部光是木造設計就贏得我的心了

出了博物館,順便到隔壁的NWT議會(Legislative Assembly)參觀,雖然只是個處處可見的政府機構,不過,看在黃刀真的沒有多少景點的情況下,還是乖乖去了一趟。推開大門,和管理員簡單聊了一下,結果他居然熱情的給了我iPod做自助導覽,我想,大概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只是進來看個議會大廳就走,難得有人對整個議會建築有興趣吧。雖然只是因為時間太多想多消磨一些,還是裝作充滿興趣好了,就依照手上的iPod逐一聽取那十幾段,各自短短的解說。不過有趣的是,來訪黃刀鎮的亞洲觀光客還真的都是日本人,翻了下導覽的語言選單,居然有日文版而沒中文版,還真的是滿讓我吃驚。

就導覽所述,議會外牆的透明玻璃是為了能讓公眾監督議員做事而設計,而裡頭的圓形會議廳則是為了彰顯在場的每一位代表都具有同等的權力,主席背後的一大片灰色岩牆雕飾則象徵西北領地的堅毅…。說真的,對於這種好像有道理又好像瞎扯淡的解說,也就只能跟著半信半疑了。當然除了最受人矚目的議會廳和那張北極熊皮外,這座議會也是保存不少NWT關於政治方面的歷史,不過,沒有比那段對議會廳的描述還要讓人印象深刻,就左耳進右耳出了。聽畢歸還,甚至還拿到幾張明信片和一堆小徽章,是說,也對我太好了吧,不過這份禮物大概也只會有聽導覽的人拿,因為有小禮物可拿這件事,只有在最後一個導覽尾段才能得知,或許,算是某種程度上的獎勵吧。

把一個會議廳講得那麼充滿象徵性也是挺厲害的

在愛店A&W吃了個漢堡後,特意選在下午時段走訪NMT diamond centre,因為可以參與到鑽石的拋光示範。一進門,想不到打招呼的居然是位台灣人,一聊下來,和猜測一樣,是來打工度假的,不過,到鑽石中心打工還真的是滿特別的,也在她的解說下,大致了解了鑽石業在黃刀鎮的發展。其實黃刀鎮一開始,是以黃金聞名的,但掏金熱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了,根據維基百科,最後一個黃金礦坑已於2004年關閉,不過,於二十年前開始發展鑽石業,最近也逐漸成熟,為現今的黃刀鎮又注入新的經濟活力。鑽石業可謂相當新興的產業,從黃刀鎮周遭第一個鑽石坑的發現後,不過二十年的時間,以價值來說,加拿大已經躍升成為世界第三鑽石出口國,僅次波札那(Bostwana)與俄羅斯,甚至最新的鑽石坑是自2016年才開始開發的。

所以說,這間鑽石中心大概是個很新興的觀光景點吧,來此參訪的人也不多,下午兩點半示範時間一到,就我和另一個四人家庭而已,不過,師傅還是為我們展示了鑽石拋光,甚至還讓我們有機會體驗看看。基本上,就是將鑽石裝到某種工具手臂後,將要拋光的一面喬好角度,再往高速旋轉的轉盤上輕放即可完成其中一面的拋光。每一次磨完,都要拿放大鏡檢視是否磨的成功。說真的,還真的不容易觀察,畢竟鑽石是如此之小,看著在放大鏡中仍然微小的打光面,心底是著實對要打造出多角面的完美鑽石的師傅,抱以相當大的敬佩之心。

師傅的手與鑽石拋光所需設備

回住處的路上,經過的禮品店雖然沒有販售鑽石,倒是有裝著金箔和瑪瑙的小瓶子,算是黃刀鎮滿具代表性的小物了,畢竟極光無法裝箱,只能用照片或回憶形式打包帶走。總之,市區之旅正式結束,可以好好休息,迎接晚上的極光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