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緣系海洋資源-下雜魚,來談漁業混獲(下篇:可行解決之道)


雜項 / 星期五, 21 12 月, 2018

上篇提到下雜魚的由來與問題,這篇為筆者針對此問題所提出的一些可行方案構想。

上篇-由來與問題:http://lionzeng.com/trashfish-problem/

政府應該做好資源整合的角色

首先,政府應系統性整合資源、建立數據庫與認證制度,並與科研機構、其他國家達成合作共識,確保漁業資源的可持續性。FAO(聯合國糧農組織)每兩年都會針對全球漁業與水產進行分析調查,並提出相關建議;而聯合國海洋會議也持續地舉辦與討論,譬如於2017年,提出了17個可持續的發展目標。那反觀台灣自己呢?政府於民國107年的4月成立了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根據官網組織分佈圖,可知其負責統籌總體海洋規劃、海洋資源、海域安全、科技文教、與國際發展等政策。那此機構是不是也應該開始關注相關議題了呢?

筆者認為有三大方向可做。第一,整合現有漁業資料與資源。台灣有相當多的致力於海洋資源維護的官方或民間單位,譬如台灣魚類資料庫、中研院、農委會水試所、漁業署等,但卻沒有很好的一個統籌機關,那海洋委員會就應該要理直氣壯地成為那個統籌中心。第二,是對台灣的漁業狀況進行通盤調查、建立發展草案。關於前一份下雜魚與漁業混獲問題的完整報告,已經是十多年前的調查,關於其他海洋議題的報告,筆者尚不清楚,但或許海洋委員會可以藉成立之初,好好對台灣不管是漁業或海洋的其他資源,進行全面性的調查。第三,特別針對下雜魚的問題,海委會可以參考歐洲的魚粉認證做法,設立認證標準與認證標章。政府已經在國內推動ASC水產認證制度,這點要給予肯定,那是不是在再製品部分,也能去建立規範與認證制度呢?

飼料產業的跟進

針對將下雜魚製成飼料的問題,科研機構或飼料公司應該加強飼料的開發技術,甚至尋找新原料。很高興在這點上,不僅可以看到成大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提升石斑魚養殖的飼料利用效率,更有如南非的AgriProtein昆蟲飼料公司,利用蒼蠅卵及幼蟲生產飼料;或美國的Verlasso公司與杜邦公司合作開發,讓藻類得以富含Omega-3並取代傳統鮭魚飼料。筆者相信,若在政府方面大力宣傳,與消費者永續意識的提升下,開發環保飼料的效益將會非常之大。

發展永續觀念的同時,也應兼顧漁民生計

而關於漁民生計的議題,又是一道棘手難題,譬如在民國107年年中,台灣就有大批漁民北上抗議政府的節漁政策。雖然說並非都是漁民的錯,但是不是漁民自己能先從配合遠洋漁業觀察員制度,並真實紀錄漁撈日誌,勿謊報虛報開始呢?而政府,尤其漁民的對接窗口農委會漁業署,能不能更友善的與漁民對話,了解漁民比起永續發展,更在意自身的生計呢?節漁是一定要做的,畢竟台灣也在歐盟的黃牌之下,再不注意就會自己將漁獲出口生意建上一道高牆。那是不是政府可以輔導漁民,開發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或協助找尋新生意,好讓漁民維持生計並支持政府的節漁政策呢?

需求端:養殖業者與消費者

講了關於供給端的可行解決方案,就該來談談需求端了。學過經濟學的理應都該明白,若需求端沒有改善,供給端的問題終究會再度浮現,而這部分可以從兩個經濟體來談,分別是使用魚粉的養殖業者,與在一般通路購物的消費者。關於前者,可以在政府真的推行認證制度後,購買永續認證的飼料作為養殖飼料,或是自行採取永續措施來養殖,譬如在加拿大卑詩省的鮭魚養殖場,使用新鮮鯷魚而非魚粉作為飼料,並用科技監測與控制餵養量;而在台灣也可以窺見,高雄市彌陀區的虱目魚場,藉由使用生態養殖與天然餌料,代替傳統灑粉方式。這些都是對於減少海洋資源浪費很大的起步。

消費者選購漁獲前,可以為海洋多著想一點

那消費者呢?其實就跟購買農產品時,越來越多人會找認證標章或生產履歷一般,漁產品也可以支持友善漁法與養殖法下的漁貨。譬如美國的Costco於2011年開始實施永續海產政策,雖然現在有點不了了之,但此舉的確促使其他食品商場跟進。在台灣,有全聯非常成功的老鷹紅豆案例,那漁產資源方面,是否也能創造類似的成功模式呢?除了購買友善認證的漁獲,其實更應該從根本去解決的,是消費者要減少大型肉食魚類的食用量,改食用食物鏈較底層的魚種。或許有人會認為,大型魚類的營養成分較高,但事實是,沙丁魚等魚種的omega-3含量,並不會比鮭魚、鮪魚等魚種的來得低的。

媒體的議題製造功能

而媒體,雖然在現今科技發達而使資訊唾手可得的狀態下,其可信賴度搖擺不定,但媒體還是可以試圖為此公共議題製造新聞版面,又或是若有導演可以如同血色海灣一般,製作與海洋資源有關的紀錄片,相信大量下雜魚被便宜地使用與浪費的畫面,是足以震撼到讓大眾更加關注相關議題的。

結語

其實說了那麼多,只是希望相關機構、或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能夠多多去重視海洋的資源。地球表面有3成是陸地,其餘的7成都是海洋,但事實上人們卻往往忽視後者,甚至有人打趣的說,人類對海底的了解比起火星還要遠遠不足。而身處四面環海的漁業出口大國台灣,我們是否能夠以身作則,建立起正確的漁業永續制度?言盡於此,最佳的狀況,是台灣能夠培養起整體政府與國民永續漁業的觀念與素養,並能以自身成功案例,去國際上尋求認可、合作,以求未來的人類世代,能夠繼續地與海洋和平共處。

做了或許成效不若預期,但不做的話,終究會有後悔的一天。

參考資料:環境資訊中心、天下雜誌與獨立評論、關鍵評論網、報導者、時代雜誌、Civileats網站、半島電視台、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水產試驗所報告、Seafish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