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緣系海洋資源-下雜魚,來談漁業混獲(上篇:由來與問題)


雜項 / 星期一, 17 12 月, 2018

下雜魚是什麼?

下雜魚能吃嗎?是不是很下等、很雜的意思?這樣要怎麼吃?

以上問題,是筆者根據還未接觸相關議題的自己,憑空臆想對沒有接觸漁業的人而言,心中或許會出現的疑問。針對上述問題,首先,下雜魚是漁獲物中的非目標魚種,或品質較劣而不能有效利用的部分,在英文裡又稱trash fish,代表如垃圾般的魚。那可以吃嗎?當然可以,但因賣相難看,加上多為不值錢的混合魚種,它並不會成為商品而出現在一般消費大眾瀏覽的貨架上。因此,下雜魚多半是便宜地以一般漁獲1~2成的價格出售,被賣去製作魚露、魚漿以及魚粉。而根據IFFO(國際海洋原料組織)2015年的資料顯示,全球魚粉魚油的概況為:大約1400萬噸的全魚加上600萬噸的非全魚部分,會做成470萬噸魚粉與85萬噸的魚油,簡單來說,原料加工的轉換率約25%。

為什麼會有下雜魚?

一尾魚背後,或許不少都背負著數條魚的性命

延伸前段對於下雜魚的敘述,可以了解到,下雜魚的出現是一種無心之過,一種在捕撈其他海洋生物時得到的意外收穫,所以下雜魚的多寡,取決於漁民使用的漁具與漁法。一般常見的漁法有刺網、圍網、拖網、延繩釣等,而根據2004年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的報告指出,拖網的混獲性較多,因為要達到100%的漁獲目標,捕到的魚種會多達30~40種;1994年FAO(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甚至指出,蝦拖網的混獲率高達90%,雖然是20多年前的資料,但,又何嘗不是一重大警惕?因此可以肯定的說,下雜魚最大的來源,在於不分魚種、一視同仁般的拖網漁法。值得高興的是,台灣由拖網漁法得來的漁獲,自1978年的57.1%已降至2002年的11.8%。然而現在的台灣,並沒有統計資料佐證市面上已無由傷害生態的拖網漁法所捕獲的漁獲,而就算台灣已經建立起正確的漁撈觀念,放眼國際,光是中國,近海漁業每年就仍有400萬噸的下雜魚。

所以問題是什麼?很嚴重嗎?

人類社會早已與海洋密不可分

簡單來說,下雜魚的問題可分為兩部分來說,第一,是拖網漁法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第二,是下雜魚無明確管理方式而致使賤價出售,沒有發揮最大效益。那下雜魚會嚴重影響漁業生態嗎?當然會。根據FAO20142018年發布的全球漁業資源報告顯示,自20112016年,每年全球的總捕撈量維持約9000萬噸;總養殖量則以每年5%上揚,至2016年為8000萬噸。因此,在每年17000萬噸的漁業使用量來說,在不考量到是否有國內自產自銷而沒有回報給統計數據的問題下,2000萬噸可是佔有超過10%的份額。下雜魚的問題,不僅僅只是造成海洋食物鏈的危機,若自私一點地以人類社會考量來說,更是關係到人類社會打擊貧窮的重要因素,在2016英國世界友善農業組織報告中就指出,畜牧業正在威脅糧食安全,因為業者等同於把窮人的食物拿去做飼料。而此問題更牽涉到如素食葷食的問題、大豆製成油而非糧食等抗貧議題,就不向外延伸了。

下雜魚沒有不好,畢竟魚粉魚油有其市場與存在的必要性,但問題是,這些額外的捕撈漁獲被賤價出售,沒有發揮最大的效益,想想若是能減少魚粉的使用量,多使用全魚,或許單位價值下降,但可以換來的,是四倍的產量。而助長下雜魚交易市場的幫兇之一,正是使用便宜魚粉的養殖業者,甚至可以進一步說,是購買養殖漁產的消費者們。若今天沒有魚粉的後端銷售通路,至少漁民對自己的漁法不會有不想改變的態度,然而現實就是,雖然混獲問題會對生態會造成資源浪費與枯竭,但既然有錢賺的額外漁獲,對於普遍重視經濟大於環境的漁民而言,何樂而不為?又或者是,必須要靠這些漁獲的補貼才能支撐生計,但這又牽扯到大環境或政府的問題了。不過,我們理應追求的首要目標,是減少混獲與下雜魚的問題,其次才是如何好好管理利用這些,不管是故意或者意外獲得的便宜漁獲。

我們應該怎麼辦?

根據筆者的觀察,下雜魚這種棘手的問題,並不是哪一方的單一限制或改善就可以解決的,因為其中牽涉到的,不只是維護崇高的海洋永續精神而已,更是因其根本為漁業的特性,涵蓋到所有相關的經濟活動,包含漁民的生計問題、飼料廠商的餵養成本、消費者的選購價格;而經濟活動,又不免牽涉到所謂的政治利益,包括以下雜魚製成的魚漿魚粉出口國、進口國,又甚至是整體海洋資源的競爭角力。說到底,這種高層級的麻煩事也不是說要解決就能立刻解決,不然世界上就不會天天有戰爭或各種鬥爭現象了。不過,身為永續利用的支持者,又或者,是身為台灣這個四周為海洋所環抱的島國居民,我們還是有方法可以去努力,試著降低下雜魚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的。下篇將提出筆者個人的觀點,故或許會有不正確之處,但已經是盡己所能去構思的方法了。

下篇-可行解決之道:http://lionzeng.com/trashfish-solution/

參考資料:環境資訊中心、天下雜誌與獨立評論、關鍵評論網、報導者、時代雜誌、Civileats網站、半島電視台、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水產試驗所報告、Seafish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