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籤神與我站上了同一陣線。
號稱台大最難選上的課程,森林生物多樣性概論,以五天四夜的森林野外課程為賣點,加上近年廣為流傳的戀愛巴士美名,成了學生們每次選課名單上的必勾選項,尤其是準畢業生們,更是想盡辦法、求神拜佛都要選上一次,好把握學生時期的尾巴來趟機會難得的出遊。而我,在機率為二十選一的初戰中失利,但在加簽大地裡幸運求得一根浮木,終於是如願以償地去體驗了傳說中的課程。五天四夜的翻山越嶺,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兩台小巴穿梭在各個大大小小的實驗林地,雙腳則踏足了台灣最美的山稜線,多天下來身心俱疲,但換得的,是閃爍著光輝的美好記憶。
課程相當雜學,也某程度來說可謂富有多樣性,為了方便整理,就以主題式的角度來回憶。
就從森林談起吧。森林生物多樣性概論,顧名思義,就是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體驗並感受不一樣的生態,而大大小小的樹木們,就是最容易觀察到的生物了。這次野外課程所遇上的森林,大多都在台大實驗林的範圍之內。而佔有國土面積1%之多的台大實驗林,源自日本人於1902年建立起的管理制度,正式開拓了台灣的森林研究,在往後的日子裡一路擴增發展,如今實驗林隸屬生農學院,24000公頃的林地早已有教學、研究、遊憩等多項用途。
首先是竹山的熱帶植林區。以低海拔來說,有樹體高大、板根氣根發達、幹生花與果、葉面積大、纏勒現象發生等特徵。走在竹山的熱帶林中,雖位在北回歸線以北,但在特殊的地形及微氣候的調節下,成了個適合實驗人員培育熱帶植物的地點,而研究者故意為之的種植,也讓遍地盡開綻了熱帶的風情。有果實膨大的波羅蜜(很顯然是果肉不甜)、獨角先最喜愛的光蠟樹、也有與無尾熊相愛相殺的桉樹。這裡沒有想像中如亞馬遜叢林的生機,但在老師的講解下,每株看似平凡的植物,背後鮮活的知識及種下的原因故事都躍然紙上,而那些原本對植物的依稀印象,也似乎在和煦的陽光下更加地深刻而豐富了。
到了中海拔地區的森林,霧氣漸濃,白茫茫一片中,一棵棵挺直的柳杉樹幹,像極了拿著沾染墨汁的毛筆,在白畫布上直直劃下的創作,而自中間渲染而出的,則是零碎而團聚的杉葉。這片林地有著看似乾淨如一的原始,實則為日本引進,爾後大量規劃種植的柳杉林。不過,雖然如此,中海拔的杉木群仍然是蘊藏無限的生態知識,好比蟲蘡,一種昆蟲為了製造生存空間,將植物部分葉片組織加以改造的結構體;又如不同樹種的葉片組成形式與軟硬程度,皆讓看似普通的一片樹林,有了更多值得佇足觀察的理由。
高海拔地區,陽光和煦(實則紫外線強勁)、氣候宜人,到了塔塔加後,明顯感受到溫度的驟降與樹種的差異。走在登往麟趾山的步道上,一路上所見,絕大多數是細葉如針的松樹。依照一束葉子中的葉數,便可簡單區分出二葉松與五葉松,而若巧見小徑旁的斷枝,湊近鼻子一聞,甚至能讓松脂油的清香叫醒昏沈的腦袋;幸運的話,還能見到台灣獼猴一家人在華山松上休憩。除了漫山遍野的針葉樹外,海拔2600公尺上也可以看見高山杜鵑,盡力扮演著裝綴的角色,走在滿是青綠、翠綠、墨綠色的林蔭道上,有時一個轉角,一個仰頭,便是一大叢粉、紅、白相間的美麗杜鵑,讓疲憊的登山之旅多了幾分慰藉。
森林中的植物除了樹木之外,多濕的環境讓蕨類也有著不遑多讓的多樣性。高大如樹的樹蕨,以桫欏最為常見,跟筆筒樹最明顯的不同,是老葉在枯萎後不容易從本體脫落,因而看似在樹幹周遭圍了一圈黑色毛髮,也因此得名「黑美人」;有高掛樹枝間的鳥巢蕨,如名字一般像極了鳥兒在樹幹夾縫中構築的巢穴;也有根部覆滿金色毛髮的金狗毛蕨,撥開毛髮後是粗短蜷曲的地下莖;不過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長得半透明狀,像蘚苔一般的蕨類。不過,印象深刻的原因,倒非長相特殊,而是為了見到這種蕨類,老師(故意似地)帶著整批學生跋山涉水。在下著雨的煩人天氣裡,一群人艱辛地穿梭在密林之中,有時是莫名的枝條攔在路上;有時是一踩就滑開的潮濕石頭;偶遇傾角極大的斜坡,為了避免滑得不成人樣,連雨傘都成了累贅;甚至到了最後一哩路,還得嚴防竹葉堆中一根根的突起的半截竹子。在終於完成了有如天堂之路的試煉後,見是見到了薄如琉璃的蕨類,但全身上下的衣著早已染成了迷彩,不過,這也算是在自己的人生故事染上一些不同色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