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課程]田園生活體驗(下篇:結束的喜悅)


台大課程 / 星期日, 30 12 月, 2018

12月,雖然是個萬物休眠之時,卻也同時是這塊田園的豐收之月。

花椰菜佔用的空間相當大

首先來觀察的,是花椰菜的花球。如同萵苣一般,花椰菜的食用時機是在植株尚未成熟之時,也因為恰巧在開花之前會有一段醞釀期,故在莖頂上會有輕巧的菜球逐漸膨大,形成最終菜市場或超市見到的,一顆只要新台幣30~50元不等的花椰菜。過去對於菜價實在沒有什麼感覺,但真的經過了實際種植,了解到要有直徑75公分的葉展範圍,加上數個月的精心照料後,才「有可能」成就出一顆直徑15公分的花椰菜,一想到這,才不由得對菜價上琳瑯滿目、得來不易的蔬菜們升起無上的敬佩。也許它們經過農藥噴灑、也許來自於大範圍的耕作,但種種行為,不也都是為了能種出碩大又好吃的蔬菜給眾人享用?我想,下次見到蔬菜時能更心懷感激吧,而這也是除了實際的收穫物,能從課堂上帶走的感恩惜福之心。

翻找毛豆的過程總能處處發現驚喜

一旁故意棄置的萵苣,悄然等到了它的成熟,從原本橫向的發展,戲劇性地縱向抽高,並在頂端分枝出無數的小花苞,並開出一朵朵亮黃色的小花,吸引著一隻隻紋白蝶停駐其上。同時,毛豆區的豆莢也都一顆顆鼓了起來,放肆地串滿了節點上的空間。不得不說,毛豆的生產量高得出乎我意料,正面拔完了,才發現背面還有;背面拔完了,才發現葉子下又偷藏了幾串;至於那些,因重量問題而垂地腐壞的毛豆莢就更不用提了,一秤下來,單位平方公尺面積的產量可達1公斤,雖然不知道對比於市場概況而言是如何,但至少對於我而言,已經是驚為天人、以致感動落淚的重量了。

一排綠籬走到底,滿袋玉米輕鬆集

至於重頭戲玉米,也來到了收成之時。之所以稱作重頭戲,除了因為要跟毛豆產量同時作為期末評核指標之一外,也是因為它用上了田地的最多空間,並且誠實地說,長得最巨大,總而言之,收穫玉米是格外地興奮。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判別包得緊緊的玉米是否成熟,並要如何才能輕鬆從植株下扭下來;又或者是玉米筍的由來、採收,與現場試吃等,種種環節都增添了不少玉米採收的樂趣,雖然使用土地所徵收的稅率高得嚇人,有一半的產量要上繳給國庫,也就是學校,但最終每人都還是分到了近30根的玉米。經過簡單的水煮之後,食用起來的味道,不只是農作物本身的甜味,更是辛苦付出每一滴汗水、每一次拔草、每一個晴天陰天雨天都來視察的關心。在那一瞬間,自耕自食的幸福感,也只有過來人能深刻體悟。

小巧玲瓏的馬鈴薯們

1月,歹戲拖棚的馬鈴薯總算出土。而為何要用「出土」一詞?因為在採收前,老師不斷叮囑我們絕對不要讓馬鈴薯露出土面,因為很容易就會受光而發芽,尤其在上頭莖葉東倒西歪時,更容易一個恍神就從土堆裡翻出馬鈴薯,好在到了收成之時,可以名正言順的全部挖起來了。不過,上頭枝葉茂盛的馬鈴薯,下部卻是慘不忍睹,怎麼說呢?的確是長滿了不少膨大的塊莖,但每個都小得像是剛出生的嬰兒,平均要有一塊7公分以上能看的馬鈴薯,必須先挖出近十顆2~3公分的小馬鈴薯球,可愛歸可愛,但還是令人有些失望,外加採收時分恰逢雨天,鋤頭一落、土壤一翻,一不小心還會翻出隻隻活躍的蚯蚓,雖說要感謝牠們的鬆土,但粉紅色的蠕動物還是會讓人退避三舍,只能大鋤一揮,連土將蚯蚓翻到遠一點的地方。

牽著腳踏車來澆水的日子,難以忘懷

將近4個月下來的農事體驗,必須老實說,是我目前以來最用心的課了,撇除是否全心投入不談,光是每週耗在田裡澆水拔草的時間,翻著手機裡一張張紀錄的相片,都不好意思說,似乎花得比必修課的還要多上數倍。不過,我也不曾後悔,在田裡,除了親眼目睹常見農、園產品的生長歷程,更是接觸了不少昆蟲如瓢蟲、毒蛾、蝴蝶、金龜子等,也懂得分辨常見雜草、或是愛啄食種子的鳥兒,回應我系列文的開頭,這些都是在都市長大的孩子,所不曾擁有過的體驗。但,此時此刻,甚至就在台北市大安區內,我經歷了這一切,雖然是個閹割版,但對我來說亦足矣。

[台大課程]田園生活體驗(上篇:開始的驚奇)

影片-田園生活體驗:糧食作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