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空橋之城-市區篇


Calgary卡加利, 旅行隨筆 / 星期四, 11 1 月, 2018

若非原先網上預定好的Canadian Rockies行程,因客滿而硬生生在訂好機票後延期,我想也不會多出這麼多時間好好探索Calgary這座城市。

Calgary,卡加利,以能源城市自稱,為多家大型能源公司總部設立處,而赫赫有名的Canadain Pacific Railway總部也設於此地。19世紀後期,因鐵路經過而成為農業畜產的集散中心,而Calgary Stampede牛仔節,號稱地表最大戶外節慶,也應運而生,不過,現在的卡加利,則多半形塑於20世紀開始的石油探勘,一棟又一棟的摩天大樓相繼而起,原本低矮的城市面貌在短短幾十年間,成了加拿大最現代化的都市之一,都市人口數也躍升加拿大第三,僅次於多倫多和蒙特婁。

一早出門,雖然外頭天氣甚好,但零下的溫度仍然讓人直打哆嗦。看在郊區Airbnb只有市區青旅不到一半的價格,就一如往常,在家門外的公車站牌前等待公車的到來。Calgary transit目前只有單程票、日票和月票,對只待一、兩天的遊客相當划算,並且,市中心同樣為Calgary transit系統下的C-train,還很好心的不收中心區段的搭車費。不過,對於我這種要待上將近一週,又不開車的人而言,只能說,相當考驗算計的功力,不想三不五時掏出三塊三加幣,又想深入城市的各個角落,沒有週票,就只能乖乖研究各景點間距離、時間,並找出最適合的日子用一張日票走遍所有偏遠的景點。

不過,第一天的行程總是最輕鬆的,僅給自己逛完市區這項任務,在唐人街下車以後,就開始一連串的摸索。對於卡加利這座城市,坦白說,若非交換期間聽同學提起Banff國家公園,和這座通常旅客只會短停一、兩天的城市,不知道此生要度過多久,才會知道在加拿大還有這麼一座大城市。從相識到相見,不過一個月的時間,還超出預期地多停留了三天,所謂緣份,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走著走著,正納悶街上人煙稀少的同時,才發現市區大樓之間,居然處處可見天橋連接,只是我自己還不懂得融入當地的冬天生活。原本看網路上城市資料,還想說卡加利冬天冷成這樣,怎麼有辦法拿到最適宜居住都市的頭銜?原來,在凜冽的寒冬中,人們在市區內都靠著這些室內空橋來回穿梭啊,索性進入身邊最近的一間大樓,興致勃勃的搭乘手扶梯到二樓,開始卡城的天橋探索之旅。

這些離地15尺的天空步道,通稱為+15 skywalk,於1970年代開始陸續興建啟用,不得不說,個人相當喜歡這項設計,雖然一開始東西南北搞不清楚,即便不斷端詳著身旁迷宮似的空橋地圖,仍然是摸不著頭緒該往哪個方向走。不過在跟著魚貫人潮走了不少路,默默記下幾個中心大樓給人的環境和感覺後,很快就可以上手了。每經過幾棟大樓,就可以看到許多連鎖飲料、食物店,有時身邊突然出現巨大的股票價格面板,有時則經過以銀行命名的大型購物中心,此外,身邊還有不少西裝筆挺的上班族穿梭而過,果然不愧為Alberta省第一大城,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其卓越的經濟能力,走在天橋與大樓之間,就可以深刻體會。

走在市區,隨處可見連接大樓的天橋

大多數的天橋設計都相當普通,不過,偶而也能遇上幾條,走起來就特別不同,有在燈光照耀下顯得如時裝大道一般的,也有用藍色霓紅燈條呈現高科技感的,真心覺得,如果能把每條天橋都裝飾得各有特色,把十八公里路用縮時錄影作成一支短片,肯定相當有趣,不過,天橋使用者大多還是急忙趕路的上班族,即便天橋的內裝設計再好,應該也只是觀光客的玩物,大多數時候的使用者們是沒有什麼時間去讚嘆吧。

連通各大樓間的空橋真的是寒冬中的救贖

雖然室內走起路來,比起外頭是要輕鬆舒服多了,但認真從市區東邊一路走到西邊,還是挺累人的。出了天橋系統到C-Train車站,原本想說搭一站後再下車走到Greyhound車站問Drumheller的票,結果一不小心搭成了紅線。唯二的紅、藍兩條C-train線也可以搭錯,我對自己的糊塗也只是無奈,看著輕軌方向往大學前進,就姑且一逛吧,畢竟是交換學生後剛結束的旅行,對各地的大學都還是有那麼一點好奇。

跟著大批學生下了站,真好,有種完全融入不違和的感覺。在附近拍了拍,晃啊晃,待人潮散去後才悠哉走入校園。

走道兩旁除了漫山遍野的白雪和平凡無奇的建築,就是滿滿的紅、黃相間的大學杆幟,這座五十年前才蓋起的學校,比起加東地區古色古香的大學建築們,實在沒有什麼特色,不過,除去平凡無奇的外觀,在石油、能源等經濟加持下,這所大學在加拿大的研究實力可是排名頂尖,尤其地質、工程等學問更是數一數二的知名。雖然是沒什麼勇氣混入課堂跟著聽課,不過倒是在美好的學生food court裡吃上一頓cp值相當高的午餐。

University of Calgary校園

也不知道該喜還是該悲,用完午餐後在建築內晃了晃才發現有天橋連接。

所以代表說,方才從C-Train站走出來,然後忍受天寒地凍在無趣校園上走來走去的路,都是可以省去的,這點還真的讓我無語,不過,大學裡各棟建築物如同市區一般地以天橋連通,是要這些學生在大學時代,就要習慣出社會以後的工作環境嗎?想到這裡不禁失笑,不管是巧合還是刻意,卡加利人果然很懂得如何生活在嚴寒的冬季,就連大學都為學生打造出不用走出室外,就可以到達各棟大樓的密閉系統。從最裡頭的商學院一路走到工學院、圖書館、學生中心,輕鬆回到C-Train站。回市區轉向Greyhound站,總算買到隔天去Drumheller的來回票後,便悠哉來到那高度令人發噱的Calgary tower。

連大學都以天橋相連接,令人大開眼界

沒有多倫多CN tower來的漂亮,又被一棟棟後來新建的高樓比了下去,作為Calgary的地標,卡加利塔的地位實在很尷尬,不過話雖如此,還是乖乖買了票上塔,畢竟心中莫名看到塔就想登的衝動,是怎麼樣都難以抑制。到了塔頂,雖然一出電梯看到的落地玻璃窗景色,不是一望無際的廣闊城市風貌,而是數棟高過卡加利塔的大型商辦大樓,但是這種登高樓看高樓的有趣經驗,還真的是第一次體驗到,眼前甚至還有一棟正在興建中,這種參與城市建造的感覺,也挺不錯的,況且在語音導覽裡,卡加利塔也幽默的調侃自己身為卡加利的地標,居然不及眼前大樓哥兒們的高度,算是為這片高樓奇景在遊人心中,增添不少深刻的印象。

其實除了這面以外,都是遼闊的地景了

為了順便拍夜景,在卡加利塔上待上了好一會兒的時間。傍晚六點,總算天空暗了下來,雖然大樓樓頂排放的室內空氣仍然不停的製造排放污染的假象,但仍然不減夜景的美麗。在長曝的效果下,條條大路因都市規劃做得相當成功,成為一條條美麗的光帶,一旁舉辦Stampede的Scotia Saddledome的弧形紅線也十分具有設計感。看著玻璃窗外因石油致富,閃閃發亮的摩登城市,心中也不免做起了石油大亨的夢呢。

城市的夜景繽紛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