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大學中的天龍學院-Smith school of business


留學交換 / 星期一, 17 12 月, 2018

Smith school of business,和醫學院並列為Queen’s University最著名的兩大學院,有幸能來到此學院做交換學生,實在是上輩子燒了不少好香。

商學院外紅白相間的花朵

依照慣例,還是先來簡單聊一下商學院的由來,雖然唯一有印象的,是在2015年有位超級大方的Smith先生,捐助大筆金額給Queen’s的商學院,使得室內的裝潢的菁英專業感突破天際的讓人讚嘆;有趣的是,這位Smith先生甚至不曾待過Queen’s business school的大學部或MBA,與Queen’s的緣分,僅是因為大學畢業自Queen’s的工學院。後來一查,才得知這筆金額真的是驚為天人,是整整5000萬加幣的贊助,那我想Queen’s的商學院在2015年後改名Smith school也不為過了。此外,也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小歷史,原來加拿大的第一個commerce program,就是1919年於Queen’s發跡的啊,不愧是曾經的貴族學校,如今數一數二的世界知名商學院。

商學院的右翼大廳內部

Smith商學院坐擁主校區絕佳的地理位置,不僅是megabusQueen’s University的下站點,緊鄰最大最常用的Stauffer Library,在我逛過其他學院之後,更是可以肯定的說,最漂亮的內裝就在Smith school的建築Goodes hall裡,就連全Queen’s唯一的星巴克也落腳於商學院,你說,怎能不封為Queen’s的天龍學院呢?商學院建築體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中間建於1892victoria hall,深藏最具歷史古典美的木質地板、欄杆、與教室;右翼的大廳,自透光天花板撒下的溫煦陽光,照耀著掛滿各國國旗的長廊與小型開放討論空間;而左翼則是面對大片落地窗,可欣賞窗外草景或雪景的大階梯設計。在商學院的每一部分的建築物,都有其建築特色,但不管是以外觀或是內部裝潢來說,都銜接得十分統一而不突兀,算是又為這間美麗的商學院,增添不少讓人羨慕之點。

教室裡乾淨明亮的環狀座位

商學院每堂課就是每週三小時,大多拆分成兩個1.5小時,少數連著一起上,因此,基本上每次上課都可以非常充分地去吸收的當次的精華。而課程依照編碼,可以分為開頭12的基礎課程,與34的進階課程,前者因為較為基礎,會比較著重在課堂老師,評量方式也以期中期末考為主;後者則討論多於教學,評量方式就以交報告為主要形式,算是將傳統東方和西方的教育核心方法都有所納入。而由於學費高昂,不少學生又都是自己賺取學費的,故以課堂參與度而言,說不上是教授提出問題後人人搶著答,但底下呈現一片靜默的機率基本上為零,也因此在大部分的課程進行中,教授都會鼓勵大家回答問題或者與隔壁同學討論,此方式也相當助於加深學習印象。

古典而美麗的Victoria hall仿古內裝

除了量少質精的課程、與非常專業的教授群外,Smith school也提供了相當多的課外資源。舉例而言,就有與圖書館合作,買下HBS的版權,故上課所需的材料大多都可以免費下載;Smith school也為所有商學院學生買下FT的Premium帳號,讓你能每天關心最新商業趨勢;此外,商學院更是有自己的一套網路portal,UI設計完勝學校主頁的那種,上面不僅幫你整理所選課程的最新通知、學院或學校的最新活動,更提供諸如coffee chat,interview等小技巧,非常便民的管理工具。而職涯部分,從九月尚未開學之際,就有三大管顧、四大會計、google等公司陸續前來舉辦說明會,甚至當場進行面試與招募,可見得至少以加拿大而言,Queen’s提供的訓練,是受到世界頂尖公司相當大的青睞的。

至於學生生活的style是如何呢?就我的觀察和與當地學生的聊天內容,當然除了一樣有top的那10%非常focus在精進自己職場能力外,大部分的學生,因為課也不多,所以有1/3時間上課,1/3時間討論作業/念書,剩下1/3就是狂歡夜、社團活動、或是週末跑去其他城市or Kingston郊區晃。不過,在期中期末的期間圖書館照樣擠爆,滿符合work hard&play hard的那種典型西方大學生活吧。而加拿大的學生大多不在學期間實習,因為大多學校的學制都是三學期制,而最後一學期是可修可不修,自然也就成為大多學生,尤其商院學生的一段得以找間公司好好實習的最佳時機。

冬景果然還是不若夏景來得繽紛

最後,即便離開了商學院,Smith school最近也做了個Smith connect的校友network系統,希望能夠串連起龐大的校友資源,但至少在我2017年的認知上,是還有滿大的發展空間啦(笑)。不過總體而言,我仍然感謝上天,讓我有幸進到一間,不管是有形或無形資源都是頂尖的商學院學習。